叔本华美学随笔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07)
18元 / 268页
9787208051362
《叔本华思想文论》从叔本华的《附录与补遗》和《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中选出了12篇文章:论思考、论阅读和书籍、论文学、论历史、论语言和语言学习、比喻和寓言、论判断批评和名声、论学者和博学、论大自然的美、论音乐、论写作和文本、论死亡。在这些文章中,叔本华讨论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素材,所用的语言又都平时自然。叔本华以他准确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考深刻阐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论思考》中说:“只有经过深思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知”,“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他反对大量阅读,认为涌入我们头脑的这些大杂烩永远不会自动成为思想、观念和信念的统一体,容易造成巴比伦式的语言混乱。在《论阅读和书籍》中,他指出:“坏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
作者介绍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他特别专精于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非常反对和不屑于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理论。
他的一生不算风光,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
1789 年生于但泽的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过三人。于是叔本华带着一种愤遭的心情离开了大学的讲坛。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对抗实际上是两种哲学倾向之间的较量。他失败了。因...<a href="javascript:void(0)" class="j a_show_full">(展开全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