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記 悬疑●科幻
Herman Melville
志文(1984)
0元 / 0页
9789575453527
标签: 小说 美国 经典 白鲸 美国小说 外国文学
全書有442頁,共分成84章,因為篇幅過度冗長,曾一度認為不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在英國多次被退稿,1851年出版,讀者反應十分冷淡,第一年只賣出5本,作者梅爾維爾則一生默默無聞;一直到《白鯨記》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後,梅爾維爾在美國文學的地位才獲得重新評價,福克納說過:「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至今日,《白鯨記》已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白鯨記故事結構簡單,是一部以捕鯨生涯為題材的小說,一位名叫亞哈(Ahab)的「裴龐德號」(Pequod)捕鯨船船長帶領全體船員,追捕一條叫做「莫比·迪克」的大白鯨的歷險過程。亞哈是一名意志堅定的船長,聰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每天吃醃菜過日子,他說:「不要對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陽得罪我,我也會出手痛擊。」「佩科特號」途中收留了來自紐約的以實瑪利(Ishmael)[1]和科科伏柯島(南太平洋島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實瑪利厭煩了陸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決定到海上冒險,在旅店中,認識了標槍手魁魁格,兩人一見如故,以實瑪利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個酗酒的基督徒交往。」,一起登上捕鯨船,整個故事幾乎是用以實瑪利為第一人稱來描述,本書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
裴龐德號從美國東岸楠塔基特(Nantucket)出發,從南大西洋經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殺了幾頭鯨魚,該船先後與「信天翁號」、「處女號」、「玫瑰蕊號」、「拉吉號」等好幾艘船相遇,拉吉號的船長布默勸說亞哈不要對莫比·迪克進行報復,拉吉號船剛剛和莫比·迪克交過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鯨小艇,船長加迪納的兒子不知去向。儘管「裴龐德號」在海上大有收穫,但亞哈船長滿腦子裡都是報仇,船長因被大白鯨咬斷左腿,一意要追殺大白鯨,他向水手們承諾,誰最先發現那隻白鯨,就獎勵一枚金幣。他們和白鯨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儲存鯨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拚命補救,結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個黑色棺材,魁魁格卻奇蹟似的生還。經過三場血戰,最後船長奮身刺殺白鯨,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鯨船被撞翻,而「莫比·迪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員以實瑪利生還,他在海裡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預備棺材,被「拉吉號」救起。他後來以回憶方式敘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險。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萊塢電影不斷地改編拍攝。故事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寫捕鯨業的習俗,與鯨魚有關的文學、藝術,鯨魚的生理構造,例如鯨魚最大的弱點是無法止血,鯨魚的噴水有灼熱之虞等,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類獲取鯨油、龍涎香,藍鯨在《白鯨記》中被稱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為矽藻附著在藍鯨的皮膚上,使得它們的下側呈現橘棕色或淡黃色。《白鯨記》可以算是一部捕鯨的百科全書。
志文(1984)
0元 / 0页
9789575453527
标签: 小说 美国 经典 白鲸 美国小说 外国文学
全書有442頁,共分成84章,因為篇幅過度冗長,曾一度認為不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在英國多次被退稿,1851年出版,讀者反應十分冷淡,第一年只賣出5本,作者梅爾維爾則一生默默無聞;一直到《白鯨記》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後,梅爾維爾在美國文學的地位才獲得重新評價,福克納說過:「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至今日,《白鯨記》已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白鯨記故事結構簡單,是一部以捕鯨生涯為題材的小說,一位名叫亞哈(Ahab)的「裴龐德號」(Pequod)捕鯨船船長帶領全體船員,追捕一條叫做「莫比·迪克」的大白鯨的歷險過程。亞哈是一名意志堅定的船長,聰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每天吃醃菜過日子,他說:「不要對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陽得罪我,我也會出手痛擊。」「佩科特號」途中收留了來自紐約的以實瑪利(Ishmael)[1]和科科伏柯島(南太平洋島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實瑪利厭煩了陸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決定到海上冒險,在旅店中,認識了標槍手魁魁格,兩人一見如故,以實瑪利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個酗酒的基督徒交往。」,一起登上捕鯨船,整個故事幾乎是用以實瑪利為第一人稱來描述,本書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
裴龐德號從美國東岸楠塔基特(Nantucket)出發,從南大西洋經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殺了幾頭鯨魚,該船先後與「信天翁號」、「處女號」、「玫瑰蕊號」、「拉吉號」等好幾艘船相遇,拉吉號的船長布默勸說亞哈不要對莫比·迪克進行報復,拉吉號船剛剛和莫比·迪克交過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鯨小艇,船長加迪納的兒子不知去向。儘管「裴龐德號」在海上大有收穫,但亞哈船長滿腦子裡都是報仇,船長因被大白鯨咬斷左腿,一意要追殺大白鯨,他向水手們承諾,誰最先發現那隻白鯨,就獎勵一枚金幣。他們和白鯨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儲存鯨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拚命補救,結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個黑色棺材,魁魁格卻奇蹟似的生還。經過三場血戰,最後船長奮身刺殺白鯨,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鯨船被撞翻,而「莫比·迪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員以實瑪利生還,他在海裡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預備棺材,被「拉吉號」救起。他後來以回憶方式敘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險。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萊塢電影不斷地改編拍攝。故事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寫捕鯨業的習俗,與鯨魚有關的文學、藝術,鯨魚的生理構造,例如鯨魚最大的弱點是無法止血,鯨魚的噴水有灼熱之虞等,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類獲取鯨油、龍涎香,藍鯨在《白鯨記》中被稱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為矽藻附著在藍鯨的皮膚上,使得它們的下側呈現橘棕色或淡黃色。《白鯨記》可以算是一部捕鯨的百科全書。
作者介绍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美國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父系、母系祖先分別是蘇格蘭及荷蘭的望族,隨後移民美國,祖父及外祖父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威望,父親是唯一神教派基督徒,赫爾曼·梅爾維爾及其兄弟姐妹則從其母系所屬的長老會。父親經營進口業。梅爾維爾少年時代,父親破產,家境轉壞,15歲離開學校,做過農夫、職員、小學教師等職務,1837年坐上帆船出航,前往英國利物浦,1841年成為捕鯨水手,航行於南太平洋一帶,1842年7月在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被泰皮族所俘虜,8月脫逃後在一條澳大利亞商船上作水手,因故被囚於塔希提島,11月,越獄成功,在一艘捕鯨船上從事投叉手。1843年8月加入了美國軍艦「美國號」服役,1844年在波士頓上岸,定居麻薩諸塞州。後來從事小說寫作,1846年發表《泰皮》(Typee),隔年又發表《歐穆》(Omoo),這期間認識霍桑,開始閱讀莎士比亞作品,並仔細閱讀霍桑的小說《紅字》,1849年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獲得好評。1850年2月,他以其海上經歷為事實依據開始創作《白鯨記》,前後花了17個月,1851年夏完稿,同年出版。
《白鯨記》這部小說日後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在第一年竟然只賣出5本,這部史詩之作在當時非但沒有引起轟動,並惹來許多的非議,使他十分失望。梅爾維爾寫信給霍桑說:「我寫了一本邪書,不過,我覺得像羔羊一般潔白無疵」,霍桑手邊曾有一本梅爾維爾致贈的《白鯨記》,梅爾維爾和霍桑的創作皆帶有神秘和悲觀的色彩。不久出版社發生火災,大批庫存被燒毀。1866年開始在紐約任海關檢查員。梅爾維爾生前默默無聞,晚年轉而寫詩,1866年以後他自費印行詩集《戰事集》、《克拉瑞爾》、《約翰·瑪爾和其他水手》和詩集《梯摩里昂》,出版商拒絕繼續讓他預支稿費,他曾寫信給霍桑:「激動我的心靈,促使我寫作的東西,我寫不成了──因為它「無利」可圖。可是要我改弦更張,不這麼寫,我辦不到。」1891年9月28日,梅爾維爾逝世於紐約,窮愁潦倒以終,在《白鯨記》出版後七十年才暴得大名,英國作家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一書中對《白鯨記》的評價遠在美國其他作家愛倫·坡與馬克吐溫之上。他的作品還包括短篇小說,如《書記員巴特子比》(1856年)以及中篇小說《比利·巴德》(192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