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文选读 中国●文学
吕叔湘(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
0.36元 / 120页
SH10186-98
我最初选辑这本书是应《国文杂志》的邀约,目的在于为初学文言的青年找点阅读的资料。一九四三年曾经集印单行,后来因为这样的书读者还有需要,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了。最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来信,说这本书里所选的作品也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准备重印,要我略加修订,并且在前面说几句关于笔记文学的话。
我对于中国文学史没有研究,只是有这么一个感觉,从先秦以后到白话文学兴起以前,中间这一千多年里,散文文学是远远落后于韵文文学的。这个时期的大作家,司马迁以外,数来数去就只有诗人的名字。连最有名的散文作家韩愈和苏轼,也好像是他们的诗比他们的文更可取似的。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偏见,也有别人说过。打开《古文词类纂》之类的书来看看,可以算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实在不太多。其实这一时期的散文文学,如果不限于第一流的作品,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只是文集里不多,应该到“杂书”里去找罢了。所谓“杂书”,包括多种,而数量最多的是笔记,这里面是有很多好东西的。这个事实应该怎样解释,文学史家一定大有可说。我所能说的只有一点,就是本书初版序文中所说,“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到可写,随笔写去,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笔记文学的为人爱好,这应该说是原因之一。
随笔之体肇始魏晋,而宋人最擅胜场,本书选辑始于《世说新语》而终于《武林旧事》,凡九种,而宋人之作居其七。选录的时候不能漫无边际,大略定了个标准,初版的序文里曾有说明:“搜神志异及传奇小说之类不录,证经考史及诗话文评之类也不录。前者不收,倒没有什么破除迷信的意思,只是觉得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都可另作一选,并且已有更胜任的人做过。后者不取,是因为内容未必能为青年所欣赏,文字也大率板滞寡趣。所以结果所选的,或写人情,或述物理,或记一时之谐谑,或叙一地之风土,多半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似乎也有几分统一性。随笔之文也似乎本来以此类为正体。”
本书所辑近九十则,要论笔记文学的代表作品,当然不止此数。当初选辑的时候,为了便于青年阅读,求其简短浅显,有些篇幅较长或需要注解较多的都放过了。如果作为文学作品来选,种类和篇数都还应该放宽些,文字深浅也可以不必多所顾虑。好在有名的笔记并不难得,读者有兴趣,可以随时博览。本书只是一个初步介绍而已。
吕叔湘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
0.36元 / 120页
SH10186-98
我最初选辑这本书是应《国文杂志》的邀约,目的在于为初学文言的青年找点阅读的资料。一九四三年曾经集印单行,后来因为这样的书读者还有需要,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了。最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来信,说这本书里所选的作品也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准备重印,要我略加修订,并且在前面说几句关于笔记文学的话。
我对于中国文学史没有研究,只是有这么一个感觉,从先秦以后到白话文学兴起以前,中间这一千多年里,散文文学是远远落后于韵文文学的。这个时期的大作家,司马迁以外,数来数去就只有诗人的名字。连最有名的散文作家韩愈和苏轼,也好像是他们的诗比他们的文更可取似的。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偏见,也有别人说过。打开《古文词类纂》之类的书来看看,可以算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实在不太多。其实这一时期的散文文学,如果不限于第一流的作品,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只是文集里不多,应该到“杂书”里去找罢了。所谓“杂书”,包括多种,而数量最多的是笔记,这里面是有很多好东西的。这个事实应该怎样解释,文学史家一定大有可说。我所能说的只有一点,就是本书初版序文中所说,“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到可写,随笔写去,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笔记文学的为人爱好,这应该说是原因之一。
随笔之体肇始魏晋,而宋人最擅胜场,本书选辑始于《世说新语》而终于《武林旧事》,凡九种,而宋人之作居其七。选录的时候不能漫无边际,大略定了个标准,初版的序文里曾有说明:“搜神志异及传奇小说之类不录,证经考史及诗话文评之类也不录。前者不收,倒没有什么破除迷信的意思,只是觉得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都可另作一选,并且已有更胜任的人做过。后者不取,是因为内容未必能为青年所欣赏,文字也大率板滞寡趣。所以结果所选的,或写人情,或述物理,或记一时之谐谑,或叙一地之风土,多半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似乎也有几分统一性。随笔之文也似乎本来以此类为正体。”
本书所辑近九十则,要论笔记文学的代表作品,当然不止此数。当初选辑的时候,为了便于青年阅读,求其简短浅显,有些篇幅较长或需要注解较多的都放过了。如果作为文学作品来选,种类和篇数都还应该放宽些,文字深浅也可以不必多所顾虑。好在有名的笔记并不难得,读者有兴趣,可以随时博览。本书只是一个初步介绍而已。
吕叔湘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