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中国●文学
蔡崇達
新經典文化(2017-9-5)
69元 / 304页
9789865824860
标签: 皮囊 @台版 小说
他是來自閩南的小鎮男孩,也是當今最受矚目的報導者,
他的文字記錄了新世代對社會的關懷與思辨。
這一次,他將筆鋒劃向自己、劃開皮囊,
寫出這代人的不甘與愧疚,以及沒說出口的滿腔深情。
★改編電影籌備中,劉德華備受感動:「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王盛弘、阿來、莫言、張大春、楊富閔、閻連科、魏如萱、韓寒──兩岸三地創作人齊聲推薦
★「把這本書當做一個皮囊,打開它,看看裡面一個個被遺忘在年少時間裡的魂靈,以及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作者 蔡崇達
曾經,他與無常的命運搏鬥、守著注定失敗的幻象也不怕;
如今,他背著一個個不凡的生命故事,走出依賴大半生的尋常風景,只為能再次回頭看──
8個推動時代的小人物群像,14則動人心弦的真實故事
因為用力活過,更明白人生中各種溫柔與捨得。
坐落在閩南泉州的海口小鎮,是作者蔡崇達的家。自小家境貧困,三餐配菜是母親凌晨去市場撿別人剩下的;二樓房間那個上鎖的木抽屜裡,藏著能與世界告別的老鼠藥。高中時,父親中風半身癱瘓,母親一肩扛起這個四口之家。為了分擔家計幫父親治病,戀家的蔡崇達即使不捨,仍決心離開家鄉,前往北京打拚。
「我覺得這世上最美妙的風景,就是一個個奇特的人。」在艱困的生活中,仍懷抱對人的熱誠與理想,蔡崇達進入了媒體圈。日以繼夜的工作磨練,讓他27歲當上《GQ》中國版報導總監,是當時全球17國版本中最年輕者;之後,他以一則20歲死刑犯的專題報導〈審判〉引爆全國熱議,他寫出年輕世代面對社會更寬廣的眼光與關懷,以及更多角的思辨能力,奠下在主流媒體的地位。然而,此時的他並不快樂。因為當他全心投入工作、準備讓父親出國治病時,生病的父親卻突然從他人生退場了。父親過世好些年,他只要看到拄著拐杖的人就忍不住落淚;對於父親,蔡崇達心裡始終藏著一份無法言述的愧疚……
最不凡的故事,往往藏在最尋常的風景裡──
蔡崇達30歲時,在英國參訪一個以生死為題的展覽,他頓時醒悟,自己多年來對父親無解的愧疚,其實來自他從沒好好把握瞭解父親的機會。於是,他又開始書寫;只是這一次,他將筆鋒對準自己,決心往內心深處去挖、去探。在一次又一次、反覆不斷碰觸內心傷口的疼痛下,《皮囊》誕生了。
「這些人物都是讓我耿耿於懷的人物,這些事都是讓我耿耿於懷的事。」蔡崇達回憶道,他是在寫〈母親的房子〉的時候,才真正看見、並理解母親那永遠說不出口的愛;在寫〈皮囊〉時,才明白阿太試圖留給他的最好的遺產;在寫〈我的神明朋友〉時,才知道人需要多大的幫助才能從情感的巨大衝擊中逃脫。同時,我們也能在〈阿小與阿小〉裡看見,走往理想未來的路上需要歷經多少曲折與不堪;在〈厚朴〉裡恍然大悟,能確切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謙卑,甚至連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蔡崇達所描繪的一切,不僅是他最私密的回憶與情感,也正是我們日日見到的真實人生。
14則動人心弦的真實故事,為想家的你與我而寫──
本書收錄〈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裡的耶誕節〉、〈我的神明朋友〉、〈張美麗〉、〈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回家〉等十多篇真實故事。
蔡崇達無畏而真誠的人生自白,牢牢抓住我們每個人心中對「家」的那份複雜情感:曾經,我們一心只想逃離、想展翅高飛證明自己;如今,當我們身處過去發光的彼岸,才發現,只有家,是我們唯一想望的依靠。因此他說:「《皮囊》講的就是回家,不只是回地理位置上的家,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所謂內心安處即為家。寫作就是回到自己的內心,把原來內心恐懼的問題慢慢化解,和這個世界和解。這樣一來,內心自在了,就是回家了。」
好評推薦
Amazon編輯一致推薦:
「《皮囊》的閱讀體驗出人意料、動人心魄。現代八○後作家都在寫什麼,我們心裡有數:虐心愛情、穿越玄幻、心靈雞湯……能有幾個,敢實實在在地把筆鋒對準自己,對準家人,對準那些困窘、苦難、鄉土、家園,一刀刀刻下去?蔡崇達做到了。
「這個小鎮出身的年輕作者,從骨頭裡摳出一段段故事,描繪出一個個立體又真實的親友,還原出一個海水味和泥土味交織的生動家園──閩南。我們看到屋子面臨搬遷拆解,而父母還在用盡最後的力量為它添磚加瓦;我們看到被疾病和貧窮折磨得傷痕累累的家庭,如何在陰陽兩隔的思念中與摯愛相守。這本書將帶你重新認識家鄉、認識他人,甚至認識生命。當你看完,一定會像我一樣,震撼地久久、久久無法言語。」
影帝 劉德華:「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作家 韓寒:「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這本書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文學評論家 李敬澤:「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學是輕的。蔡崇達寫得不太好的時候,還會有一點生澀的文藝腔,但當他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時,他不文藝了,他站在這裡,艱難地捫心而說。——這時,他只是一個歷盡滄桑的少年。」
媒體人 白岩松:「他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真正直視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作家 閻連科:「《皮囊》那麼堅定地走向自我、他人、回憶和當下,使這種新生的『非虛構』寫作的林地裡,又兀自展現這麼一片完全與眾不同、可讀可思、獨具樣貌的林木來。」
◎作者撕開回憶,毫不掩飾善與惡地寫下這回憶之書。我終究是感性的,讀到作者病中的父親、固執堅強的母親、執拗而具有啟示力量生活態度的阿婆,唯以淚相對。 從作者客觀、理智、細緻的回憶中,滲透著這樣的道理,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或許才是最重要的。──讀者 菲兒
◎寫家鄉,寫父親,寫小鎮,寫的見血見肉的。寫出了那種對生命本身的焦灼感,是到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共同要面對的問題。──讀者 顏小獸
◎很多人都有膽魄對外面對敵人,但是鮮有人有膽魄對內面對家庭。──讀者 treasure劉土呆
◎一旦開始讀,就無法停下來。他真的會把你引向曾經,故人、故鄉,喜樂、傷痛。因歲月稀釋而鈍化的觸覺,在不經意間驟然蘇醒,真實到壓抑,壓抑到豁然開朗,然後直面真實的自己。第一篇懷念太婆的《皮囊》,真叫人哭到停不下來。──讀者 nick
◎近年來看過的唯一不負盛名的生活隨筆。說人話,講人事,並沒那麼容易。我很高興自己能與他感同身受,很高興能遇到這樣一本書,很高興有一個人願意以這樣一種冒險的方式來面對自己,把自己的前半生寫下來……這其中必定經歷許多取捨和自省,沒經歷過的人很難明白。──讀者 瑪麗金
新經典文化(2017-9-5)
69元 / 304页
9789865824860
标签: 皮囊 @台版 小说
他是來自閩南的小鎮男孩,也是當今最受矚目的報導者,
他的文字記錄了新世代對社會的關懷與思辨。
這一次,他將筆鋒劃向自己、劃開皮囊,
寫出這代人的不甘與愧疚,以及沒說出口的滿腔深情。
★改編電影籌備中,劉德華備受感動:「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王盛弘、阿來、莫言、張大春、楊富閔、閻連科、魏如萱、韓寒──兩岸三地創作人齊聲推薦
★「把這本書當做一個皮囊,打開它,看看裡面一個個被遺忘在年少時間裡的魂靈,以及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作者 蔡崇達
曾經,他與無常的命運搏鬥、守著注定失敗的幻象也不怕;
如今,他背著一個個不凡的生命故事,走出依賴大半生的尋常風景,只為能再次回頭看──
8個推動時代的小人物群像,14則動人心弦的真實故事
因為用力活過,更明白人生中各種溫柔與捨得。
坐落在閩南泉州的海口小鎮,是作者蔡崇達的家。自小家境貧困,三餐配菜是母親凌晨去市場撿別人剩下的;二樓房間那個上鎖的木抽屜裡,藏著能與世界告別的老鼠藥。高中時,父親中風半身癱瘓,母親一肩扛起這個四口之家。為了分擔家計幫父親治病,戀家的蔡崇達即使不捨,仍決心離開家鄉,前往北京打拚。
「我覺得這世上最美妙的風景,就是一個個奇特的人。」在艱困的生活中,仍懷抱對人的熱誠與理想,蔡崇達進入了媒體圈。日以繼夜的工作磨練,讓他27歲當上《GQ》中國版報導總監,是當時全球17國版本中最年輕者;之後,他以一則20歲死刑犯的專題報導〈審判〉引爆全國熱議,他寫出年輕世代面對社會更寬廣的眼光與關懷,以及更多角的思辨能力,奠下在主流媒體的地位。然而,此時的他並不快樂。因為當他全心投入工作、準備讓父親出國治病時,生病的父親卻突然從他人生退場了。父親過世好些年,他只要看到拄著拐杖的人就忍不住落淚;對於父親,蔡崇達心裡始終藏著一份無法言述的愧疚……
最不凡的故事,往往藏在最尋常的風景裡──
蔡崇達30歲時,在英國參訪一個以生死為題的展覽,他頓時醒悟,自己多年來對父親無解的愧疚,其實來自他從沒好好把握瞭解父親的機會。於是,他又開始書寫;只是這一次,他將筆鋒對準自己,決心往內心深處去挖、去探。在一次又一次、反覆不斷碰觸內心傷口的疼痛下,《皮囊》誕生了。
「這些人物都是讓我耿耿於懷的人物,這些事都是讓我耿耿於懷的事。」蔡崇達回憶道,他是在寫〈母親的房子〉的時候,才真正看見、並理解母親那永遠說不出口的愛;在寫〈皮囊〉時,才明白阿太試圖留給他的最好的遺產;在寫〈我的神明朋友〉時,才知道人需要多大的幫助才能從情感的巨大衝擊中逃脫。同時,我們也能在〈阿小與阿小〉裡看見,走往理想未來的路上需要歷經多少曲折與不堪;在〈厚朴〉裡恍然大悟,能確切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謙卑,甚至連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蔡崇達所描繪的一切,不僅是他最私密的回憶與情感,也正是我們日日見到的真實人生。
14則動人心弦的真實故事,為想家的你與我而寫──
本書收錄〈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裡的耶誕節〉、〈我的神明朋友〉、〈張美麗〉、〈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回家〉等十多篇真實故事。
蔡崇達無畏而真誠的人生自白,牢牢抓住我們每個人心中對「家」的那份複雜情感:曾經,我們一心只想逃離、想展翅高飛證明自己;如今,當我們身處過去發光的彼岸,才發現,只有家,是我們唯一想望的依靠。因此他說:「《皮囊》講的就是回家,不只是回地理位置上的家,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所謂內心安處即為家。寫作就是回到自己的內心,把原來內心恐懼的問題慢慢化解,和這個世界和解。這樣一來,內心自在了,就是回家了。」
好評推薦
Amazon編輯一致推薦:
「《皮囊》的閱讀體驗出人意料、動人心魄。現代八○後作家都在寫什麼,我們心裡有數:虐心愛情、穿越玄幻、心靈雞湯……能有幾個,敢實實在在地把筆鋒對準自己,對準家人,對準那些困窘、苦難、鄉土、家園,一刀刀刻下去?蔡崇達做到了。
「這個小鎮出身的年輕作者,從骨頭裡摳出一段段故事,描繪出一個個立體又真實的親友,還原出一個海水味和泥土味交織的生動家園──閩南。我們看到屋子面臨搬遷拆解,而父母還在用盡最後的力量為它添磚加瓦;我們看到被疾病和貧窮折磨得傷痕累累的家庭,如何在陰陽兩隔的思念中與摯愛相守。這本書將帶你重新認識家鄉、認識他人,甚至認識生命。當你看完,一定會像我一樣,震撼地久久、久久無法言語。」
影帝 劉德華:「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作家 韓寒:「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這本書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文學評論家 李敬澤:「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學是輕的。蔡崇達寫得不太好的時候,還會有一點生澀的文藝腔,但當他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時,他不文藝了,他站在這裡,艱難地捫心而說。——這時,他只是一個歷盡滄桑的少年。」
媒體人 白岩松:「他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真正直視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作家 閻連科:「《皮囊》那麼堅定地走向自我、他人、回憶和當下,使這種新生的『非虛構』寫作的林地裡,又兀自展現這麼一片完全與眾不同、可讀可思、獨具樣貌的林木來。」
◎作者撕開回憶,毫不掩飾善與惡地寫下這回憶之書。我終究是感性的,讀到作者病中的父親、固執堅強的母親、執拗而具有啟示力量生活態度的阿婆,唯以淚相對。 從作者客觀、理智、細緻的回憶中,滲透著這樣的道理,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或許才是最重要的。──讀者 菲兒
◎寫家鄉,寫父親,寫小鎮,寫的見血見肉的。寫出了那種對生命本身的焦灼感,是到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共同要面對的問題。──讀者 顏小獸
◎很多人都有膽魄對外面對敵人,但是鮮有人有膽魄對內面對家庭。──讀者 treasure劉土呆
◎一旦開始讀,就無法停下來。他真的會把你引向曾經,故人、故鄉,喜樂、傷痛。因歲月稀釋而鈍化的觸覺,在不經意間驟然蘇醒,真實到壓抑,壓抑到豁然開朗,然後直面真實的自己。第一篇懷念太婆的《皮囊》,真叫人哭到停不下來。──讀者 nick
◎近年來看過的唯一不負盛名的生活隨筆。說人話,講人事,並沒那麼容易。我很高興自己能與他感同身受,很高興能遇到這樣一本書,很高興有一個人願意以這樣一種冒險的方式來面對自己,把自己的前半生寫下來……這其中必定經歷許多取捨和自省,沒經歷過的人很難明白。──讀者 瑪麗金
作者介绍
蔡崇達1982年5月27日生,閩南人,新生代媒體人、作家、創業家。16歲時獲全國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接續任職於《新週刊》、《三聯生活週刊》等。24歲時擔任《週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時出任《GQ》中國版報導總監,是全球17國版本中最年輕者。之後以一則20歲死刑犯的專題報導〈審判〉引爆全國熱議,奠下在主流媒體的地位。
曾擔綱《中國新聞週刊》執行主編、「南方國際文學週」聯合發起人,多次獲得《南方週末》年度致敬、亞洲出版協會特別報導大獎,曾任CCTV紀錄片頻道文學顧問,負責汶川地震專題紀錄片策劃與撰稿工作,並與白岩松合作《岩松看美國》系列節目。
2014年底出版個人第一部作品《皮囊》,寫小鎮男孩的家鄉故事,暢銷200萬冊。2016年與知名設計師及實業家合作,創辦「立體出版社」:MAGMODE名堂,經營服飾品牌、藝文活動,開啟跨界整合新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