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开始最好玩的图书漂流玩法

现在开始讲解瑜伽  心理●心灵

(印)斯瓦米·帕拉瓦南达、(英)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0701)
26元 / 236页
9787220071959
标签: 瑜伽  灵修  YOGA  禅修  哲学  讲解瑜伽 

对所见所闻之物的欲望。
心的意识波动可以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要么流向客观世界(“希望
满足欲望”),要么流向真实的自我认识(“希望获得解脱”)。因而修行(pr
actice)和不执(non-attachment)都很必要。的确,偏废任何一方都是无益
的,甚至是危险的。如果我们在进行精神训练时不试着控制住欲望的意识波
动,我们的心将变得极度不安,或许还会永久地失去平衡。如果我们只是消
极地严格控制欲望的意识波动,而不唤起与之相反的爱、慈悲和虔诚的意识
波动,其结局也许更为悲惨。这就是某些严谨的清教徒为何会突然间神秘自
杀的原因。他们为了“善”的结果而作出了一种冷酷而苛刻的努力,而从未
想到过会有“坏”的结果。但如同所有人有时都会遭遇失败一样,一旦遭遇
失败,他们就根本无法面对这种耻辱(其实只是伤了自尊),他们的内心一片
空虚。在中国道教的经典中我们读到:“天将救之,以慈卫之。”①
我们要进行的精神训练将适时地得到说明。这便是著名的瑜伽八“支”
。其间,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暂时的失败,不论它有多么丢脸,都不应成为
放弃努力的借口。比如学习滑雪,当我们狼狈不堪地倒地之时,我们并不感
到羞耻,而是抖擞精神,重新开始。不必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除非我们是
伪君子,否则就不会在意旁人怎么看自己。没有一种失败是真正的失败,除
非我们完全放弃努力——的确,失败也许是个非常有益的教训,可以使人因
祸得福。
不执是对分辨的训练。我们扪心自问:“为什么我非得要那个东西?拥
有了它我就会永久受益吗?拥有之后,它在何种程度上能帮助我获得更高的
知识和自由?”由此我们逐渐地控制住“痛苦的”或是不纯的意识波动。因
为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令人不安的,它们表明,我们所欲求的东西不
仅无助于解脱,还潜藏着无明(ignorance)和束缚的危害;更进一步说,我
们并不是真正想要所欲求的东西本身,而只是有一种想得到某种东西的欲望
,仅仅是一种内心的不安。
我们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很容易公正地推论出所有这一切。但当我们的心
被强烈的愤怒、性欲或贪婪之波浪突然席卷时,我们的不执才会得到考验。
只有通过坚定的意志努力,我们才会记起我们的理智早已明白的真理:意识
波动以及引起它的感觉对象,还有将体验认同为它自身的我慢,这些全是短
暂而肤浅的,它们并不是潜藏的实在。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