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学申辩 中国●文学
李敬泽
作家出版社(2008-12)
33元 / 257页
9787506345354
标签: 李敬泽 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散文
本书收录五年来的部分长文、短文和答问。
前后看一遍,看出了主题,一以贯之,就是“为文学申辩”。
文学是万古江河,但是,在它存续的每一世代,在每一个“此时此地”,它都是一种弱的、备遭猜疑蔑视的事物,同时,它的那些最热情、最真诚的维护者们,也经常辛辛苦苦地使它僵硬和凝固——使江河干涸。
所以,文学需要为之申辩,在申辩中领会它的价值,领会它的过去和未来,领会它真的精神和活的生命。
选择“申辩”一词,颇费踌躇,我喜欢这个词招架和防守的姿态,不得不辩,但这个“辩”并非一味进攻,并非“手执钢鞭将你打”,“辩”是为了“申”——自我认识和申明。申辩的过程其实是反思的过程,既辩之于人,也反求诸己。
也就是说,五年来上天入地四面八方地说文学,并非怀里揣着取自东海龙宫的法宝,更不是为了布道,而是为了求道——面对公众和同行,面对自己,小心地求证文学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和它的可能性。
所以,这本书叫做“关于文学的价值与可能的对话”或许更为恰切。
感谢在这些文章和这本书的形成过程中催促、启发、帮助我的朋友们。感谢我的对话者们:熟悉的和陌生的提问者,写出我所赞赏或质疑的作品的作家,提出我赞同或非议的观点的批评家。
——引自李敬泽博客
作家出版社(2008-12)
33元 / 257页
9787506345354
标签: 李敬泽 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散文
本书收录五年来的部分长文、短文和答问。
前后看一遍,看出了主题,一以贯之,就是“为文学申辩”。
文学是万古江河,但是,在它存续的每一世代,在每一个“此时此地”,它都是一种弱的、备遭猜疑蔑视的事物,同时,它的那些最热情、最真诚的维护者们,也经常辛辛苦苦地使它僵硬和凝固——使江河干涸。
所以,文学需要为之申辩,在申辩中领会它的价值,领会它的过去和未来,领会它真的精神和活的生命。
选择“申辩”一词,颇费踌躇,我喜欢这个词招架和防守的姿态,不得不辩,但这个“辩”并非一味进攻,并非“手执钢鞭将你打”,“辩”是为了“申”——自我认识和申明。申辩的过程其实是反思的过程,既辩之于人,也反求诸己。
也就是说,五年来上天入地四面八方地说文学,并非怀里揣着取自东海龙宫的法宝,更不是为了布道,而是为了求道——面对公众和同行,面对自己,小心地求证文学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和它的可能性。
所以,这本书叫做“关于文学的价值与可能的对话”或许更为恰切。
感谢在这些文章和这本书的形成过程中催促、启发、帮助我的朋友们。感谢我的对话者们:熟悉的和陌生的提问者,写出我所赞赏或质疑的作品的作家,提出我赞同或非议的观点的批评家。
——引自李敬泽博客
作者介绍
1964年生,山西芮城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后在《小说选刊》工作,1990年调至《人民文学》杂志,历任《小说选刊》杂志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第一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集《颜色的名字》、《纸现场》、《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冰凉的享乐》,长篇散文《河边的日子》。
编辑作品曾多次获奖。2000年获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