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觉-净影寺慧远的真识心缘起思想研究 人文●社科
冯焕珍
中国社科(2006-12)
31元 / 461页
9787500459163
标签: 佛教 佛学 专门佛教研究 中国佛教问题 净土 佛
本书以慧远思想中最核心的“真识心缘起”为主轴,所谓的“真识心缘起”,就是指的人的最终认识包含了世界宇宙所具有全体与一般,成就与破坏等相对应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圆融的特点。通过研究净影寺慧远的思想,提示出潜在于慧远著作中的思想系统,即在这圆融灵活的方法和曲尽其致的解说包裹中,存在着一个以真识心为所依体开展出来的比较谨严和一贯的系统,尽力显明慧远思想的理论根源来龙去脉及在中国佛学中的价值。
导论 佛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本书研究的问题
六 本书研究的问题与目的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以净影寺慧远思想中最核心的“真识心缘起”为主轴,揭示出潜在于慧远著作中的思想系统,其目的有二:(1)证明慧远以及他所宗本的如来藏思想并非韩镜清等人所贬斥的伪佛教;(2)尽力显明慧远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在中国佛学中的价值。这样的任务与目的,既是我自己的佛学观和方法论的结果,也是学术研究的需要。
前文说过,运用经学方法研究佛学可以达成“重经验”型与“重知识”型两种佛学。在阅读中国古代高人们的著作的过程中,我渐渐形成了一个迄今未变的看法:古代哲人们的思想大多不是通过翻箱倒柜、挖空心思“学”和“问”出来的,而是在天人交感、人际交通的过程中“修”和“行”出来的;而且,他们往往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修行,才得到那么一点依数字化社会的度量标准看来微不足道的成果。作为一个成日忙于生计乃至名利的现代人,即便是“自”以为找到了比较合适的通达古人精神世界的路子,又怎么能够在短短的几年间彻透他们长期生命的结晶呢?更不用说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了。因此,“重经验”型的佛学目前无论如何是不敢妄求的,只要能够真正通达古代得道高人的思想世界,并从中得到一点“重知识”型的佛学,就心满意足了。
正因为中国古代智者们的思想大都是其生活方式的直接呈现,因此,即便他们都属于同样的信仰话语系统,其思想仍然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基于此,要切实地理解这些充满个性的思想家,并将其特出之处显明出来,深入到他们每个个体的精神深处,并以其生命体验的内在轨迹为主轴加以研究,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视角。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从慧远的“真识心缘起”这样一个概念来总摄慧远的思想了。
我决定研究慧远的思想,最初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动机:慧远是与天台宗创立者智顗和三论宗开宗者吉藏齐名且较后两人更早取得成就的佛学家,被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称为南北朝时期佛学界最博学的佛学林师,但对这样一位星要的佛教思想家,我国学术界却长期乏人问律,(那里尚未见到廖明活先生的《净影慧远思想述要》)一书,刘元琪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也才刚刚写完。)
中国社科(2006-12)
31元 / 461页
9787500459163
标签: 佛教 佛学 专门佛教研究 中国佛教问题 净土 佛
本书以慧远思想中最核心的“真识心缘起”为主轴,所谓的“真识心缘起”,就是指的人的最终认识包含了世界宇宙所具有全体与一般,成就与破坏等相对应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圆融的特点。通过研究净影寺慧远的思想,提示出潜在于慧远著作中的思想系统,即在这圆融灵活的方法和曲尽其致的解说包裹中,存在着一个以真识心为所依体开展出来的比较谨严和一贯的系统,尽力显明慧远思想的理论根源来龙去脉及在中国佛学中的价值。
导论 佛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本书研究的问题
六 本书研究的问题与目的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以净影寺慧远思想中最核心的“真识心缘起”为主轴,揭示出潜在于慧远著作中的思想系统,其目的有二:(1)证明慧远以及他所宗本的如来藏思想并非韩镜清等人所贬斥的伪佛教;(2)尽力显明慧远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在中国佛学中的价值。这样的任务与目的,既是我自己的佛学观和方法论的结果,也是学术研究的需要。
前文说过,运用经学方法研究佛学可以达成“重经验”型与“重知识”型两种佛学。在阅读中国古代高人们的著作的过程中,我渐渐形成了一个迄今未变的看法:古代哲人们的思想大多不是通过翻箱倒柜、挖空心思“学”和“问”出来的,而是在天人交感、人际交通的过程中“修”和“行”出来的;而且,他们往往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修行,才得到那么一点依数字化社会的度量标准看来微不足道的成果。作为一个成日忙于生计乃至名利的现代人,即便是“自”以为找到了比较合适的通达古人精神世界的路子,又怎么能够在短短的几年间彻透他们长期生命的结晶呢?更不用说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了。因此,“重经验”型的佛学目前无论如何是不敢妄求的,只要能够真正通达古代得道高人的思想世界,并从中得到一点“重知识”型的佛学,就心满意足了。
正因为中国古代智者们的思想大都是其生活方式的直接呈现,因此,即便他们都属于同样的信仰话语系统,其思想仍然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基于此,要切实地理解这些充满个性的思想家,并将其特出之处显明出来,深入到他们每个个体的精神深处,并以其生命体验的内在轨迹为主轴加以研究,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视角。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从慧远的“真识心缘起”这样一个概念来总摄慧远的思想了。
我决定研究慧远的思想,最初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动机:慧远是与天台宗创立者智顗和三论宗开宗者吉藏齐名且较后两人更早取得成就的佛学家,被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称为南北朝时期佛学界最博学的佛学林师,但对这样一位星要的佛教思想家,我国学术界却长期乏人问律,(那里尚未见到廖明活先生的《净影慧远思想述要》)一书,刘元琪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也才刚刚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