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开始最好玩的图书漂流玩法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心理●心灵

(德) 尼采
译林出版社(2012-3)
20元 / 88页
9787544726108
标签: 尼采  哲学  叔本华  西方哲学  周国平  教育 

本书是尼采三十岁时发表的一部充满激情的著作,以叔本华为范例,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及时代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他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且都只有一次人生,因此都应该承担起“成为你自己”的责任,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 。青年人之所以需要教育家即人生导师,原因在此。哲学的使命是站在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其完整的意义。为此哲学家必须是真实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尼采认为,用这个标准衡量,学院哲学家是冒牌哲学家,他主张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把哲学从学院里驱逐出去,以此来捍卫哲学的纯洁性。


作者介绍

弗里德里希•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出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勒肯村的一个牧师家庭。1864年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文学,次年放弃神学,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古典语文学,深受导师里奇尔赏识。在此期间,喜欢上叔本华哲学,结识瓦格纳,二者对其思想皆产生巨大影响,日后又成为他主要的批判对象。1869年,大学刚毕业,即受聘担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但其志向在哲学。1872年初,出版《悲剧的诞生》 ,奠定了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巴塞尔时期还出版了《不合时宜的考察》 、 《人性的,太人性的》 。1879年,因健康恶化提前退休,此后辗转于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南部,在飘泊中写了大部分著作,包括《朝霞》 、 《快乐的科学》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善恶的彼岸》 、 《道德的谱系》 、 《偶像的黄昏》 、 《反基督徒》 、 《看哪这人》等。1889年初,精神失常,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