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 经典●致敬
[英]乔治·奥威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7)
29元 / 304页
9787532748570
标签: 乔治·奥威尔 政治 小说 寓言 英国 经典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骨三分的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7)
29元 / 304页
9787532748570
标签: 乔治·奥威尔 政治 小说 寓言 英国 经典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骨三分的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作者介绍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种族与阶级的差别使他无法与缅甸人民生活在一起,他回英后为了赎罪,穿上褴褛的衣服到伦敦东区和巴黎的贫民窟同工人、乞丐和洗碗工生活在一起,与英国的流浪汉一起流浪,与贫民一起去肯特的田野里收摘蛇麻草。根据这些经验,他写了《巴黎伦敦落魄记》(1933),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缅甸岁月》描写敏感正直而在情感上孤立的个人,与不诚实的压抑性社会格格不入的情形,为他日后的小说建立了基本形态。《牧师的女儿》(1935)描写一位老处女的故事;《让叶兰继续飞扬》(1936)描写一位书店店员的故事。
对帝国主义的反感引导奥威尔放弃资产阶级的生活,并在政治上转向社会主义,写成政治论文《通往维冈码头之路》(1937),但在同一本书里又尖锐地批评了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1936年去西班牙报道内战情况,参加共和军方面的民兵,当少尉,咽喉受了重伤,后因不同意共产党镇压政治反对派的做法,1937年逃离西班牙,次年写成《向加泰隆尼亚致敬》,此后他一生畏惧共产主义。回到英国后,他以复杂的保守主义笔调写了《上来吸口气》(1939),检视英国过去的行为,并道出他对战争及法西斯主义的恐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先后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印度部和工党左翼的《论坛报》工作,成为多产的新闻记者和文艺评论作家。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