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 人文●社科

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4-10)
55元 / 500页
9787510707797
标签: 历史 明史 朱永嘉 明史研究 政治制度 中国历史
朱元璋为后继子孙设计了一套怎样的国家制度?为什么东宫制度不能定向培育出合格的皇帝?明代“兵将不相习”导致什么后果?分封制为什么行不通? 朱元璋铁腕治官是出于什么考虑?
本书既是一本旁征博引的明代政治制度史,又是一部出色的政治史论,有明一代的历史过程中,有得亦有失,得在何 处,失在哪里,正是本书着重讨论的问题。
书名之所以取为《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因为讲稿是以政治制度为中心,流是讲传统上的因缘关系,源是讲当时实际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朱元璋的制度设计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的。
当前讲明史书籍不少,但多是以皇权为中心,讲权力斗争故事,很少像本书一样纵横贯通,以制度史为截取面,讲一个个制度的流变以及实际的政治运作情况。作者还特别探讨了制度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对认识当前的政治制度改革很有启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已六十多年了,已积叠了不少正面和负面的经验与教训,无论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均是如此。了解一下明代初年朱元璋建制立法的过程,及其在有明一代发展的实际影响,对我们今后完善法制会大有裨益。
作者朱永嘉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是明史研究专家,曾得吴晗先生赞赏,后又经政治历练,老年著史,别有一种通达与穿透力。
对于任何关心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式的人来说,《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都是一本必读书,实际上,它的内容远不止于明史,而是一部制度通史。
作者介绍
朱永嘉(1931— ),历史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研究专家。早年师从谭其骧、周予同、陈守实等文史名家,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著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论曹操》《刘邦与项羽》《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读史求是》等。“文革”时担任上海市写作组总负责人,曾为王 洪文讲解《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评《海瑞罢官》如果没有朱永嘉的出力,姚(文元)再有水平,也不可能写出来。
——朱维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是史学家,又为海瑞罢官、巴黎公社“历史问题” 入狱,倘有兜头反思,一定打通古今、大彻大悟。他到我seminar给研究生讲秦汉制度,携一蓝布包袱入,坐定后一层一层揭开,最里一层才是讲义,学生问“文革”起源,他要从殷周讲起。一研究生事后惊叹:“这是活在当下的古人,有古人之风!”
——朱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