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艾克 人文●社科
賴瑞鎣
藝術家(2010)
0元 / 0页
9789866565717
标签: 荷兰艺术家 尼德兰艺术家 美国
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最早大師、歐洲油畫發明者、北歐文藝復興先驅者---
楊.凡.艾克(Jan van Eyck)藝術與生涯的首本中文介紹
文藝復興運動首先發生在義大利,之後歐洲其他各國也出現文藝復興運動,最直接影響的是阿爾卑斯山北邊的尼德蘭(即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和德國產生了急劇的變化,被稱為北方文藝復興,而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性格相異。大致說來,北方文藝復興與義大利美術特色及古代的關係較為淡薄,具有較多中世紀的要素。
尼德蘭地區的幾個都市以毛織物貿易中繼地而繁榮,隨之興起了自由文化運動,更吸引了法國和在地的藝術家聚集,畫風實現了徹底的寫實感覺,風格細膩,色彩豐富。最重要的代表畫家就是楊.凡.艾克(Jan Van Eyck)。
凡.艾克1385年誕生於列日自由城市屬區的馬賽克村,很早就展露繪畫天賦,藝術聲譽青雲直上。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手腕,更使他周旋於布根第宮廷及社交名流之間,風雲一時,幸運始終伴著而來。巴伐利亞公爵約翰曾獲得歷史上著名的《極美的馬利亞日課經本》半本,其中包括未完成的部分,他聘請凡艾克繼續畫完,成為他留傳至今最早的畫蹟。
凡.艾克最著名的代表作,則是比利時根特市聖巴佛教堂的大祭壇畫〈崇拜神秘羔羊〉多聯畫。該畫立體透視感極強,人物雖多,但凡.艾克細膩刻畫了各式各樣人物的表情,圍繞著羔羊與四周聖人間留下相當大的空間,以表達羔羊的神祕與高貴。〈馬利亞與掌璽官何林〉、〈阿諾芬尼的婚禮〉等著名畫作亦具有同樣的逼真的透視感與寫實細膩手法,見證了凡.艾克身為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最早的大師,也是歐洲油畫的發明者、北歐文藝復興先驅者的精湛功力。
§內文1
發明油畫的尼德蘭繪畫大師楊.凡.艾克的生涯與藝術
義大利畫家瓦薩里(Giorgio Vasari)於其1568年著述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傳記》,將油畫的發明歸功於楊.凡.艾克(Jan van Eyck);荷蘭人曼德(Carel van Mander)則於1604年出版的《論繪畫》中,推崇楊.凡.艾克為油畫的創始人和尼德蘭繪畫的奠基者。這些論點導致16世紀的尼德蘭畫家把楊.凡.艾克奉為宗師,咸以為尼德蘭繪畫在楊.凡.艾克的努力下,掙脫了中世紀的陰霾歲月,邁入寫實的新紀元。無論人們是否過度抬舉,把楊.凡.艾克渲染成英雄或傳奇人物,他的繪畫成就在當時委實無與¬與倫比。
楊.凡.艾克的早¬年歲月
楊.凡.艾克的確實出生年份已無可考,只知道他大約於1385年左右出生在馬斯河(Maas)畔的馬斯垂克(Maastricht)附近的小村馬賽克(Maaseik),姊姊瑪格麗特(Margareta)及兩位兄長藍伯特(Lambert)和胡伯(Hubert)都是畫家。至於他學習繪畫的過程,以及在何時何地拜誰為師習畫,這些史料也未流傳下來。有關他最早的履歷是自1422開始任職於荷蘭伯爵約翰.逢.拜爾(Johann von Bayern)的宮廷,在那裡他可能曾參與伯爵在海牙宮殿的裝潢工作。1425年5月19日於伯爵過世後,楊.凡.艾克轉而投效勃艮地公爵善良腓力(Philipp der Guten),不久即因才藝出眾受到重用,1426年擢升為宮廷畫師,並成為公爵的親信派駐里列(Lille),在這段期間他曾多次接受特殊的任務,從事祕密的外交工作。其中一次是為了公爵和葡萄牙公主聯姻之事,於1428年出使葡萄牙和西班牙,而於1429年1月2日到3日之間受到葡萄牙王約翰(Juan)邀請,前往其位於亞威茲(Aviz)的城堡為公主伊莉莎白(Elizabeth)繪製肖像。
受聘為宮廷畫師描繪葡萄牙公主肖像
這幅葡萄牙公主肖像是楊.凡.艾克受公爵委任的眾多工作中,唯一見諸史獻的畫作,可惜已經失傳。楊.凡.艾克可能還為公爵設計過銅碑,也曾為公爵繪製一些肖像,但是都未流傳於世。此外身為宮廷畫師的他,應當是參與過公爵府的裝潢、設計徽章、為雕像上色、以及布置慶典現場的工作,這些作品幾乎蕩然無存;至於公爵府中的壁畫,有些可能出於他的設¬計,可惜因年代久遠且幾經維修,事實如何已無從考證。
1426年以後,楊.凡.艾克的事業進入高峰期,¬飛黃騰達的他於1430年定居布魯日(Brugge),而於1432年在聖吉利新街(Sint-Gillis-Nieunstraat)買下一棟房子,並在這期間與瑪格麗特(Margareta)結婚。他於1434年喜獲第一¬個孩子時,公爵為了此初生嬰兒的洗禮,曾託人轉交七¬個銀杯作為賀禮。他就此安居於此,一直到1441年6月底過世為止。他確實辭世的日期不詳,只知道他最後安息在布魯日的聖多納教堂(St. Danatian),但是隨著1800年左右該教堂的拆除,他的棺墓也不知去向,今日在該教堂的¬原址只見一¬個紀念石碑,上¬面寫著:「這裡安息著尼德蘭最著名的畫家楊.凡.艾克,他於1441年辭世。」
接掌〈根特祭壇〉的繪製工作
楊.凡.艾克早¬在1426年其兄¬胡伯過世後,已接掌〈根特祭壇〉(Genter-Altar)的繪製工作,遷居布魯日之後,所繪的多為尺寸較小的畫作,這些畫作大都還保留著他簽署的日期,有些甚至題上「嘔心瀝血之作」的字樣。這些小幅的畫作並非勃艮地公爵的委託案,而是公爵府中的高官和一些富有的中產階級人士訂製的。楊.凡.艾克也許到過近東旅遊,從旅行中開拓了視野,而對其日後的畫藝產生不少影響。人文主義學者法奇歐(Fazio)曾於1456年針對楊.凡.艾克為勃艮地公爵描繪的世界地圖寫下評語:「由此地圖不只可分辨地區,還可辨識各大洲,就連各地區間的距離也可目測出來。」法奇歐更盛讚楊.凡.艾克為具有文學素養、精通幾何學的藝術家。
發明油彩繪畫締造寫實新風格
15世紀之前,畫家早已開始嘗試以油為膠合劑的繪畫媒材,只是長期以來皆處於試驗的階段,成功地使用油畫媒材則為1420年以後的事。1420年左右尼德蘭畫家開始大量使用油畫顏料,而且得力於油彩之助,畫的品質和技法突飛猛進;這些現象證明了,於楊.凡.艾克的時代尼德蘭畫家為了突破媒材的限¬¬制,已積極地實驗以各種油料調合顏色,研發便捷而且能使畫作煥發出釉彩般光澤的油畫顏料。只是在眾多畫家中,世人慣將油畫的發明、新風格的締造、以及新題材的開創,全部歸功於楊.凡.艾克,在北方繪畫史中,他被譽為開啟油畫紀元、引領風騷的曠世奇才。雖然油畫的研發成功並非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眾多畫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可是他被推崇為油畫的發明者也不是浪得虛名,繪畫技巧、色彩運用和形式表現等,在他手中委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是他的畫作色彩飽滿鮮豔、品質超越時人,而且透過細心觀察表達出來的精密寫實,不論是在形繪東西的具體表象,或是傳達人物微妙的神情,都能入骨三分;還有他運用想像力描繪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現象,以及運用光線營造氣氛,賦予畫作詩意境界之餘,也為構圖添加不少人文氣息,他的這些造詣可說是獨步一時;此外在他畫中強烈的造形意志和豐富的內涵,也為尼德蘭繪畫開闢了新的視野。
他的油畫顏料配方至今仍是一個謎,有人認為他使用一種不為人知的揮發性溶劑,稀釋膠合劑並加強油的流動性;有人則認為除了揮發性溶劑之外,他還使用一種以乾性油和樹脂為主混合成的「布魯日光油膏」來調和顏料。法國學者藍雷(Xavier de Langlais)推斷楊.凡.艾克作畫時先以動物膠墊白底色,再用蛋彩描繪灰色草稿,然後薄塗多層油彩,油畫顏料則以亞麻仁油調和薰衣草油與威尼斯松節油稀釋成的。15世紀尼德蘭繪畫常用的油畫顏料,是以亞麻仁油或核桃油調和色料,再用松節油稀釋;這種油畫顏料還可與薄而透明的釉混合使用,光線可透過釉層到達底色再反射出來,由此便能產生鮮豔¬剔透的色澤;這樣一來,畫作完成後表面不需再塗一層清漆,就能煥發出釉彩般光滑透明的效果。
像這樣將色料直接調和稀釋的快乾油,使得油畫技法進展成用筆自如、易塗改、可多層敷彩,又能隨意調色的利器,而且這種顏料凝固的時間適當,不怕潮濕,可¬重複修改,尤其是楊.凡.艾克用色豐富飽滿、色澤明朗鮮豔,以擅長千變萬化的紅色著稱,因而贏得「艾克紅」的美名。這種擁有明豔色澤的油畫,非但完遂了中世紀美學中光與色交輝的理想,也提昇了繪畫在各類藝術中的地位,使繪畫的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從此以後,油畫逐漸取代蛋彩畫的地位,躍居西洋繪畫的主流。
藝術家(2010)
0元 / 0页
9789866565717
标签: 荷兰艺术家 尼德兰艺术家 美国
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最早大師、歐洲油畫發明者、北歐文藝復興先驅者---
楊.凡.艾克(Jan van Eyck)藝術與生涯的首本中文介紹
文藝復興運動首先發生在義大利,之後歐洲其他各國也出現文藝復興運動,最直接影響的是阿爾卑斯山北邊的尼德蘭(即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和德國產生了急劇的變化,被稱為北方文藝復興,而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性格相異。大致說來,北方文藝復興與義大利美術特色及古代的關係較為淡薄,具有較多中世紀的要素。
尼德蘭地區的幾個都市以毛織物貿易中繼地而繁榮,隨之興起了自由文化運動,更吸引了法國和在地的藝術家聚集,畫風實現了徹底的寫實感覺,風格細膩,色彩豐富。最重要的代表畫家就是楊.凡.艾克(Jan Van Eyck)。
凡.艾克1385年誕生於列日自由城市屬區的馬賽克村,很早就展露繪畫天賦,藝術聲譽青雲直上。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手腕,更使他周旋於布根第宮廷及社交名流之間,風雲一時,幸運始終伴著而來。巴伐利亞公爵約翰曾獲得歷史上著名的《極美的馬利亞日課經本》半本,其中包括未完成的部分,他聘請凡艾克繼續畫完,成為他留傳至今最早的畫蹟。
凡.艾克最著名的代表作,則是比利時根特市聖巴佛教堂的大祭壇畫〈崇拜神秘羔羊〉多聯畫。該畫立體透視感極強,人物雖多,但凡.艾克細膩刻畫了各式各樣人物的表情,圍繞著羔羊與四周聖人間留下相當大的空間,以表達羔羊的神祕與高貴。〈馬利亞與掌璽官何林〉、〈阿諾芬尼的婚禮〉等著名畫作亦具有同樣的逼真的透視感與寫實細膩手法,見證了凡.艾克身為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最早的大師,也是歐洲油畫的發明者、北歐文藝復興先驅者的精湛功力。
§內文1
發明油畫的尼德蘭繪畫大師楊.凡.艾克的生涯與藝術
義大利畫家瓦薩里(Giorgio Vasari)於其1568年著述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傳記》,將油畫的發明歸功於楊.凡.艾克(Jan van Eyck);荷蘭人曼德(Carel van Mander)則於1604年出版的《論繪畫》中,推崇楊.凡.艾克為油畫的創始人和尼德蘭繪畫的奠基者。這些論點導致16世紀的尼德蘭畫家把楊.凡.艾克奉為宗師,咸以為尼德蘭繪畫在楊.凡.艾克的努力下,掙脫了中世紀的陰霾歲月,邁入寫實的新紀元。無論人們是否過度抬舉,把楊.凡.艾克渲染成英雄或傳奇人物,他的繪畫成就在當時委實無與¬與倫比。
楊.凡.艾克的早¬年歲月
楊.凡.艾克的確實出生年份已無可考,只知道他大約於1385年左右出生在馬斯河(Maas)畔的馬斯垂克(Maastricht)附近的小村馬賽克(Maaseik),姊姊瑪格麗特(Margareta)及兩位兄長藍伯特(Lambert)和胡伯(Hubert)都是畫家。至於他學習繪畫的過程,以及在何時何地拜誰為師習畫,這些史料也未流傳下來。有關他最早的履歷是自1422開始任職於荷蘭伯爵約翰.逢.拜爾(Johann von Bayern)的宮廷,在那裡他可能曾參與伯爵在海牙宮殿的裝潢工作。1425年5月19日於伯爵過世後,楊.凡.艾克轉而投效勃艮地公爵善良腓力(Philipp der Guten),不久即因才藝出眾受到重用,1426年擢升為宮廷畫師,並成為公爵的親信派駐里列(Lille),在這段期間他曾多次接受特殊的任務,從事祕密的外交工作。其中一次是為了公爵和葡萄牙公主聯姻之事,於1428年出使葡萄牙和西班牙,而於1429年1月2日到3日之間受到葡萄牙王約翰(Juan)邀請,前往其位於亞威茲(Aviz)的城堡為公主伊莉莎白(Elizabeth)繪製肖像。
受聘為宮廷畫師描繪葡萄牙公主肖像
這幅葡萄牙公主肖像是楊.凡.艾克受公爵委任的眾多工作中,唯一見諸史獻的畫作,可惜已經失傳。楊.凡.艾克可能還為公爵設計過銅碑,也曾為公爵繪製一些肖像,但是都未流傳於世。此外身為宮廷畫師的他,應當是參與過公爵府的裝潢、設計徽章、為雕像上色、以及布置慶典現場的工作,這些作品幾乎蕩然無存;至於公爵府中的壁畫,有些可能出於他的設¬計,可惜因年代久遠且幾經維修,事實如何已無從考證。
1426年以後,楊.凡.艾克的事業進入高峰期,¬飛黃騰達的他於1430年定居布魯日(Brugge),而於1432年在聖吉利新街(Sint-Gillis-Nieunstraat)買下一棟房子,並在這期間與瑪格麗特(Margareta)結婚。他於1434年喜獲第一¬個孩子時,公爵為了此初生嬰兒的洗禮,曾託人轉交七¬個銀杯作為賀禮。他就此安居於此,一直到1441年6月底過世為止。他確實辭世的日期不詳,只知道他最後安息在布魯日的聖多納教堂(St. Danatian),但是隨著1800年左右該教堂的拆除,他的棺墓也不知去向,今日在該教堂的¬原址只見一¬個紀念石碑,上¬面寫著:「這裡安息著尼德蘭最著名的畫家楊.凡.艾克,他於1441年辭世。」
接掌〈根特祭壇〉的繪製工作
楊.凡.艾克早¬在1426年其兄¬胡伯過世後,已接掌〈根特祭壇〉(Genter-Altar)的繪製工作,遷居布魯日之後,所繪的多為尺寸較小的畫作,這些畫作大都還保留著他簽署的日期,有些甚至題上「嘔心瀝血之作」的字樣。這些小幅的畫作並非勃艮地公爵的委託案,而是公爵府中的高官和一些富有的中產階級人士訂製的。楊.凡.艾克也許到過近東旅遊,從旅行中開拓了視野,而對其日後的畫藝產生不少影響。人文主義學者法奇歐(Fazio)曾於1456年針對楊.凡.艾克為勃艮地公爵描繪的世界地圖寫下評語:「由此地圖不只可分辨地區,還可辨識各大洲,就連各地區間的距離也可目測出來。」法奇歐更盛讚楊.凡.艾克為具有文學素養、精通幾何學的藝術家。
發明油彩繪畫締造寫實新風格
15世紀之前,畫家早已開始嘗試以油為膠合劑的繪畫媒材,只是長期以來皆處於試驗的階段,成功地使用油畫媒材則為1420年以後的事。1420年左右尼德蘭畫家開始大量使用油畫顏料,而且得力於油彩之助,畫的品質和技法突飛猛進;這些現象證明了,於楊.凡.艾克的時代尼德蘭畫家為了突破媒材的限¬¬制,已積極地實驗以各種油料調合顏色,研發便捷而且能使畫作煥發出釉彩般光澤的油畫顏料。只是在眾多畫家中,世人慣將油畫的發明、新風格的締造、以及新題材的開創,全部歸功於楊.凡.艾克,在北方繪畫史中,他被譽為開啟油畫紀元、引領風騷的曠世奇才。雖然油畫的研發成功並非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眾多畫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可是他被推崇為油畫的發明者也不是浪得虛名,繪畫技巧、色彩運用和形式表現等,在他手中委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是他的畫作色彩飽滿鮮豔、品質超越時人,而且透過細心觀察表達出來的精密寫實,不論是在形繪東西的具體表象,或是傳達人物微妙的神情,都能入骨三分;還有他運用想像力描繪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現象,以及運用光線營造氣氛,賦予畫作詩意境界之餘,也為構圖添加不少人文氣息,他的這些造詣可說是獨步一時;此外在他畫中強烈的造形意志和豐富的內涵,也為尼德蘭繪畫開闢了新的視野。
他的油畫顏料配方至今仍是一個謎,有人認為他使用一種不為人知的揮發性溶劑,稀釋膠合劑並加強油的流動性;有人則認為除了揮發性溶劑之外,他還使用一種以乾性油和樹脂為主混合成的「布魯日光油膏」來調和顏料。法國學者藍雷(Xavier de Langlais)推斷楊.凡.艾克作畫時先以動物膠墊白底色,再用蛋彩描繪灰色草稿,然後薄塗多層油彩,油畫顏料則以亞麻仁油調和薰衣草油與威尼斯松節油稀釋成的。15世紀尼德蘭繪畫常用的油畫顏料,是以亞麻仁油或核桃油調和色料,再用松節油稀釋;這種油畫顏料還可與薄而透明的釉混合使用,光線可透過釉層到達底色再反射出來,由此便能產生鮮豔¬剔透的色澤;這樣一來,畫作完成後表面不需再塗一層清漆,就能煥發出釉彩般光滑透明的效果。
像這樣將色料直接調和稀釋的快乾油,使得油畫技法進展成用筆自如、易塗改、可多層敷彩,又能隨意調色的利器,而且這種顏料凝固的時間適當,不怕潮濕,可¬重複修改,尤其是楊.凡.艾克用色豐富飽滿、色澤明朗鮮豔,以擅長千變萬化的紅色著稱,因而贏得「艾克紅」的美名。這種擁有明豔色澤的油畫,非但完遂了中世紀美學中光與色交輝的理想,也提昇了繪畫在各類藝術中的地位,使繪畫的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從此以後,油畫逐漸取代蛋彩畫的地位,躍居西洋繪畫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