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 中国●文学
杨海明
民族出版社(2006-6)
22元 / 441页
9787105077519
再现山东青年屯垦大西北的历史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此梦萦绕驻足,挥之不去,几欲动笔,未能如愿。探幽历史,难度之大,尽人皆知。除开事件久远,记忆残缺之外,困难的切入角度,晦明变化的创作初衷也使我迟迟不敢动笔。再加上艺术二字,更使我辈俗人对历史宝藏的挖掘望而却步。然而,年代愈久,此心愈切。终于,“开发大西北”的召唤一语惊梦,弹指之间,40年梦想成真。欣慰之际,感慨系之。难哉斯梦!真哉斯梦!贵哉斯梦!
翻开40年前山东青年进军青海、开发大西北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是需要勇气和良知的。追忆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拼搏、奋斗的历程未必能赢得鲜花和掌声,义无反顾地为当年的挫折、失误买单而不是文过饰非、怨天尤人绝不像花前散步、月下抒情那样轻松愉快,挖掘出被荒诞的时代所埋葬的理想,让它重新闪烁出不屈不挠的光彩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尤其当你不仅仅是这段历史的旁观者,还是它的亲历者时,这种感受会更加灼痛、更加深刻。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这段苦难的历程并重新认识它。这不单单是为了已经逝去的和仍然健在的战友,更是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回首那个时代时,不再发出遗憾的感叹和露出失望的神情。
40年前的许多事件在今天看来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一种失误,但发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却有其必然性。可以说,没有前辈人的无畏探索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理智、清醒和稳健。上山下乡、屯垦戍边是这些探索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富争议的一种运动,堪称那个年代极具时代特征的历史潮流。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国策,曾经得到广大知识青年的热烈响应,也让几代人为之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1965年成立的青海省生产建设兵团只是这股历史潮流当中的一个支流,同最早成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以后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相比,它的规模、影响要小得多,但却以成为开发大西北的殉道者为特征,而在新中国的农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今天,当“开发大西北”的召唤再次响彻神州大地时,40年前山东青年走进大西北这段几乎已被遗忘的历史的价值才应运浮出水面。
因此,再现40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创业史就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文学家创作的素材,必然会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对象。作者正是希望从历史、文学、社会三个层面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这段尘封的往事,以告慰前人,启迪来者。
民族出版社(2006-6)
22元 / 441页
9787105077519
再现山东青年屯垦大西北的历史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此梦萦绕驻足,挥之不去,几欲动笔,未能如愿。探幽历史,难度之大,尽人皆知。除开事件久远,记忆残缺之外,困难的切入角度,晦明变化的创作初衷也使我迟迟不敢动笔。再加上艺术二字,更使我辈俗人对历史宝藏的挖掘望而却步。然而,年代愈久,此心愈切。终于,“开发大西北”的召唤一语惊梦,弹指之间,40年梦想成真。欣慰之际,感慨系之。难哉斯梦!真哉斯梦!贵哉斯梦!
翻开40年前山东青年进军青海、开发大西北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是需要勇气和良知的。追忆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拼搏、奋斗的历程未必能赢得鲜花和掌声,义无反顾地为当年的挫折、失误买单而不是文过饰非、怨天尤人绝不像花前散步、月下抒情那样轻松愉快,挖掘出被荒诞的时代所埋葬的理想,让它重新闪烁出不屈不挠的光彩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尤其当你不仅仅是这段历史的旁观者,还是它的亲历者时,这种感受会更加灼痛、更加深刻。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这段苦难的历程并重新认识它。这不单单是为了已经逝去的和仍然健在的战友,更是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回首那个时代时,不再发出遗憾的感叹和露出失望的神情。
40年前的许多事件在今天看来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一种失误,但发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却有其必然性。可以说,没有前辈人的无畏探索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理智、清醒和稳健。上山下乡、屯垦戍边是这些探索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富争议的一种运动,堪称那个年代极具时代特征的历史潮流。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国策,曾经得到广大知识青年的热烈响应,也让几代人为之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1965年成立的青海省生产建设兵团只是这股历史潮流当中的一个支流,同最早成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以后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相比,它的规模、影响要小得多,但却以成为开发大西北的殉道者为特征,而在新中国的农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今天,当“开发大西北”的召唤再次响彻神州大地时,40年前山东青年走进大西北这段几乎已被遗忘的历史的价值才应运浮出水面。
因此,再现40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创业史就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文学家创作的素材,必然会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对象。作者正是希望从历史、文学、社会三个层面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这段尘封的往事,以告慰前人,启迪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