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童书●育儿
(法)维克多·雨果|主编:钱理群
天津教育(2010-4)
31.6元 / 368页
9787530960578
标签: 法国文学 经典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十五世纪法国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已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卡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赛人的弃儿,生来就畸形:独眼、驼背、跛足。吉卜赛人偷偷地拿他换走了雷姆地方一个妇女的小女儿安妮丝。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卡西莫多,在成年后让他在圣母院里当敲钟人。由于长年敲钟,他的耳朵又震聋了。卡西莫多忠于职守,对副主教极为崇敬,唯命是从。
一个节日的晚上,副主教指使卡西莫多去抢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被国王卫队撞上,队长腓比斯救下少女。次日,卡西莫多被鞭打示众。卡西莫多痛苦万分,要求喝水。副主教看见后悄悄溜走,吉卜赛少女却大胆地送水给受刑的卡西莫多喝,可怜的敲钟人从此对她感激不尽。
原来吉卜赛少女正是被流浪人偷走的安妮丝。她年轻、美丽,能歌善舞。节日晚上被卫队长腓比斯救下来以后就爱上了他,约定相会。这事被副主教得知,跟踪腓比斯,藏在他们幽会的地方,用匕首刺伤腓比斯,自己溜走。爱斯梅拉达被逮捕,屈打成招,被判绞刑,这时只要腓比斯站出来就可以证明她的无辜,但他却保持了沉默。
在狱中副主教一再向爱斯梅拉达表示,只要她肯爱他就能免死。但少女坚定地爱着腓比斯,副主教恼羞成怒,宣布执行绞刑。行刑的前一天,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救走。
天津教育(2010-4)
31.6元 / 368页
9787530960578
标签: 法国文学 经典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十五世纪法国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已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卡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赛人的弃儿,生来就畸形:独眼、驼背、跛足。吉卜赛人偷偷地拿他换走了雷姆地方一个妇女的小女儿安妮丝。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卡西莫多,在成年后让他在圣母院里当敲钟人。由于长年敲钟,他的耳朵又震聋了。卡西莫多忠于职守,对副主教极为崇敬,唯命是从。
一个节日的晚上,副主教指使卡西莫多去抢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被国王卫队撞上,队长腓比斯救下少女。次日,卡西莫多被鞭打示众。卡西莫多痛苦万分,要求喝水。副主教看见后悄悄溜走,吉卜赛少女却大胆地送水给受刑的卡西莫多喝,可怜的敲钟人从此对她感激不尽。
原来吉卜赛少女正是被流浪人偷走的安妮丝。她年轻、美丽,能歌善舞。节日晚上被卫队长腓比斯救下来以后就爱上了他,约定相会。这事被副主教得知,跟踪腓比斯,藏在他们幽会的地方,用匕首刺伤腓比斯,自己溜走。爱斯梅拉达被逮捕,屈打成招,被判绞刑,这时只要腓比斯站出来就可以证明她的无辜,但他却保持了沉默。
在狱中副主教一再向爱斯梅拉达表示,只要她肯爱他就能免死。但少女坚定地爱着腓比斯,副主教恼羞成怒,宣布执行绞刑。行刑的前一天,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救走。
作者介绍
钱理群,著名教育家、人文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他名列首位。他关注语文教育,其主编的《新语文读本》被认为是:“意味着一种新的语文观——一种有利于开发心智、丰富思想、培养性情、操练想像并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语文观的产生。”维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头衔,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雨果从小天资聪颖,9岁时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写的《读书乐》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又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