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开始最好玩的图书漂流玩法

离线·科幻  悬疑●科幻

李婷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
45元 / 184页
9787549566594
标签: 科幻  离线  MOOK  科技  科普  文学 

科幻是一扇门,连接着科技与幻想、现实和虚拟、当下与未来。作为对科学幻想与科学技术共生关系的一次探索,本期《离线·科幻》专题以对九位华人科幻作家的特别采访开篇,打造“中国科幻问卷”。威廉·吉布森对赛博格的“蒸汽机时代”的追溯,验证了“未来已经到来”;对私人航空公司火星殖民计划的深度报道,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凡人火星梦;探索“技术”和“故事”间关联的长文,揭示了科幻对未来科技的影响。
“遗产”从清末说起,梳理了中国科幻由发生、发展到繁荣的历史;“前沿”是著名科幻作家斯特林反思“物联网”的非虚构长文;“写作”收录了刘宇昆探讨意识上传世界中人与机器争斗的科幻短篇;“缓读”其一辨析了科幻电影中“食物的逻辑”,其二探讨了如何超越理性的局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
❦ 媒体评价
当几乎所有国内科技媒体都在关注VC、风口上的猪以及下一片蓝海时,《离线》却另辟蹊径,想要关心一下极客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时间线》杂志
过去半年来唯一一本能让我从头到尾读完的mook。
——陈楸帆,科幻作家。
希望李婷还有团队能够坚持尝试,为我们带来更多科技文化观点,促成国内自己特有的科技文化氛围。而这,必然将是形成“中国硅谷”的宝贵土壤。
——爱范儿,科技博客
他们做了一本“反科技”的科技杂志。
——Geekpark,科技媒体
我们这个世代人的 ,随着时间的碎片化而被碎片化,我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做深度的阅读。相比一本书的深度和体量。《离线》长文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书香两岸》


作者介绍

❦ 关于离线offline
《离线Offline》是一本关于科技与文化的mook,她为热爱思考与创新的人提供深度的阅读体验。
¶ 科技文化
《离线》关注科技如何影响文化、商业和社会生活,并发掘技术背后更人性的一面。全球优秀的思考者(thinker)和行动家(doer ) 都将在此分享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 长文
比一篇杂志文章长,比一本书短,这就是长文(longform)。每一期《离线》的专题由系列长文构成,同时保证了话题的多元和阅读的深度。
¶ 纸书的更多可能
纸书或许是最适合长文阅读的“硬件”。舒适的文本版式、个性模块化阅读、嵌入式注释、信息图表和阅读时间标记……都是在探索纸质阅读的新可能。
¶ 科技生活方式
你可能是技术工作者、艺术家或创业家,你也可能是科幻迷、DIY创客或工具控。在这里,你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
---
❦ 本期作者介绍
¶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当代最重要的英文作家之一,科幻小说宗师,赛博朋克之父。代表作《神经漫游者》。
¶ 艾蒙·凯普(Elmo Keep),澳大利亚作家与记者,现任The Lifted Brow杂志数字总监。
¶ 乔恩·特尼(Jon Turney),科技作家,出版人。他所著的书涉及生物、医学、科技史和未来学等话题,包括I, Superorganism、The Rough Guide to the Future、Lovelock and Gaia等。
¶ 夏笳,科幻作家和科幻文学研究者,作品多次获 “银河奖”,代表作《关妖精的瓶子》《卡门》《百鬼夜行街》《童童的夏天》等。现在西安交通大学执教。
¶ 戴一,前《科幻世界》编辑,现在中科院怀柔火箭研发基地遗址研究科技史。
¶ 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赛博朋克”科幻流派的定义者兼旗手、“蒸汽朋克”科幻流派创始人之一、未来主义学者。
¶ 刘宇昆(Ken Liu),华裔科幻作家,星云、雨果双奖得主。代表作《折纸》《爱的算法》《奇点移民》等。他还是《三体》第一部英文版的译者。现居波士顿做律师。
¶ 郭亮,前独立博客ACGTALK成员,极客团体Ethermetic组员,《虹膜》动画专栏Animefever策划人,业余写作者,小说及影视动画综述散见于小说选集《毁灭之城》,和《新周刊》《文艺风赏》等杂志。
¶ 杨赛,网名lazycai,学了物理迷了IT做了编辑,曾经的死理性派与互联网信徒。最近观念调整,正在学习理性之外的价值观。